礦災“地動儀”問世:全球最大的沖擊礦壓監測網絡初見成效
中國古代有一位科學家,叫張衡。
傳說,他發明了一種儀器
叫地動儀
哪里即將發生地震
地動儀就會發出預警
煤礦上的地動儀
一直是煤炭行業人員的夢想
中國礦業大學研發出
“沖擊礦壓智能綜合監測預警系統”
已經在國內多家煤礦轉化應用
被礦山稱為“煤礦的地動儀”
并且
并走出國門
開始為全人類貢獻力量
金絲雀時代礦山愿望
時鐘撥回到1911年,英國的所有煤礦里都會配置金絲雀,它的作用就是“預警”。這種鳥類對一氧化碳等人類難以察覺的有毒氣體尤其敏感。每當礦內發生火災或爆炸,救援人員就會帶著金絲雀進入井下,一旦金絲雀表現出不安的反應,救援人員和礦工們就收到了危險信號,即刻撤離。
這一預警方案持續了70年,直到1986年,才逐漸和礦工們說告別。
防患于未然,是一切安全措施的重中之重。從這個角度上說,預警系統,是煤礦安全最重要的保障。
災難檢測準確率達到90%
我國是世界上煤炭開采量最多的國家,也是沖擊礦壓災害最嚴重的國家。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329個沖擊礦壓礦井,正在開采的達253個。煤礦沖擊礦壓不僅自身危害大,而且會誘發瓦斯異常涌出、瓦斯爆炸等重特大災害。
近年來,隨著煤炭資源開采深度和開采強度的增加,沖擊礦壓等巖層動力現象日益加劇,沖擊礦壓已成為深部資源開采領域面臨的主要災害之一。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竇林名表示:“煤礦開采越深,礦山壓力也就越大,一般采深超過400米即存在危險,埋深1000米危險系數比較高,而我國目前最深的煤礦已達到地下1500米?!?/p>
所幸的是,如今面對這種“陌生的壓力”,已經有了“緩解”的辦法。多家煤礦轉化應用了中國礦業大學的科研成果后,已經可以避免上述事故的發生。
2008年5月11日,該系統小試牛刀,成功檢測位于甘肅的華亭煤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作面異常。
“原先沖擊礦壓基本是不能監測的,通過我們的研究監測準確率可以達到90%。目前我們可以預測沖擊礦壓的危險性、地點、大概的時間和強度?!备]林名說。
2013年和2014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先后組織專家對中國礦業大學研發的“煤礦沖擊礦壓微震時空監測預警技術研究”“煤礦沖擊礦壓震動波CT預測原理與技術”進行了成果鑒定,均達到國際領先。
十三五末安全目標:煤礦到達90%以上
科技促進安全,已經成了整個行業的共識,各大相關企業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濟南華科電氣礦用設備公司開發的“華科電氣KT190煤礦廣播系統”,視野主要放在“信息傳遞”。它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危險發生的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到井下的每一個角落,從而更大程度的保證每一名礦工的生命安全。
在剛剛技術的“智慧礦山建設關鍵技術研討暨智慧礦山物聯網操作系統平臺推介會”上,主辦方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出展望:“加速推進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造,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到十三五末三級以上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煤礦到達90%以上?!?/p>
業務電話:0391-6836868
技術咨詢:0391-6835588
傳真:0391-6836868
郵箱:jyxkdq@163.com
QQ:415697263
河南省濟源市虎嶺產業集聚區天壇創業園C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