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上漲為何變得如此艱難?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原煤產量2.8億噸,同比減少3841萬噸,下降12.0%。按理說,冬儲時節到來之際,若煤炭產量持續下降,煤價本應有所回升。然而,現階段的煤價,卻結束了此前連續上漲的局面。素有“煤價風向標”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連續兩期下行。
那么,煤價上漲為何變得如此艱難呢?
一、政策施壓,上漲局面難以為繼
從煤價瘋漲的那一刻起,相關部門便煞費苦心,打出多套組合拳來為煤市降溫。最近力推的煤電中長期合同,終于起到了實質性作用。11月上旬,在國家發改委、國資委等部門的積極協調和努力下,神華、中煤兩大煤企先后與五大發電集團簽訂了中長期購銷合同,確定5500大卡動力煤的基礎價為535元/噸。而這個價格,卻遠遠低于當時的煤炭市場價!
有分析稱,隨著中長期電煤合同執行日期的臨近,電力企業可能會有意識地在11月底前減少電煤采購數量,從需求側削弱對現行煤價的支撐。
二、產能釋放范圍擴大且時間延長,煤炭產量有望增加
11月16日下午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加快和增加符合安全條件的產能釋放。所有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合法合規煤礦,在采暖季結束前都可按330個工作日組織生產。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發改委允許的釋放產能時間為10月1日-12月31日,為了讓煤價回歸理性,如今發改委將產能釋放時間延長至采暖季結束以前。不僅如此,產能釋放的主體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只要是具備安排生產條件的合法合規煤礦,均可釋放。一旦符合要求的煤礦著手釋放產能,屆時煤炭產量定將迎來一波增長潮。
三、庫存回升,煤價或迎拐點
數據顯示,10月末,原煤庫存4.7億噸,同比雖下降14.5%,但環比增加了1234萬噸。此外,港口煤炭庫存也有回升跡象。以秦皇島港為例,截至11月14日,秦港存煤603.5萬噸,較上周同期上漲54.5萬噸,且年內首次突破600萬噸。這些數據均說明了煤炭庫存正開始回暖,此前的補庫行為或將有所放緩,煤價上漲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這些不利因素猶如一座座高山,將煤價團團圍住。你說,煤價上漲怎會不艱難?
業務電話:0391-6836868
技術咨詢:0391-6835588
傳真:0391-6836868
郵箱:jyxkdq@163.com
QQ:415697263
河南省濟源市虎嶺產業集聚區天壇創業園C區